Search

行銷大師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行銷是什麼》(Marketing Insights ...

  • Share this:

行銷大師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行銷是什麼》(Marketing Insights from A to Z)書中講了一個故事,曾有位執行長打電話給他說:「我的營業額剛掉了30%,你趕快來傳授幾招行銷功夫。」這正是他多年來想扭轉的觀念──行銷不只是「賣東西的花俏伎倆」,而是一門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具備行銷觀念」應該成為組織的核心,行銷人能為公司界定未來的成長路徑,甚至影響品牌發展與企業的走向。

身為行銷領域的泰斗,數十年來,科特勒不知被反覆問過多少次「行銷的定義」,他最常下的註解便是:「每當有人要我盡可能用最簡短的方式來定義行銷,我總會說,行銷是以有利可圖的方式來滿足需求。我們當中很多人都能滿足需求,但是企業不但要滿足需求,還要能夠營利。行銷是當你要完全精準地滿足需求時,一定要做的功課。而當你完成了這項工作,就不太需要銷售了,因為滿意的顧客會傳播口碑,告訴大家已經有一個很棒的方法解決了我們的問題。」

至於科特勒第二個最常被問及的問題,則是「行銷4P這個架構是否依舊適用?」自從1967年《行銷管理學》(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出版以來,商業世界改變很多,科特勒的觀念也不斷與時俱進,不過他始終認為,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依舊是行銷分析的重要基石,只是每一個概念都已發展出專屬的工具組合,如價格組合(price mix)、通路組合(place mix)等等。

把「價值」傳送給消費者的過程
然而,行銷的範圍如此大,許多人接觸行銷學時,總對它包羅萬象的內容大嘆無福消受。其實,只要把行銷當做「將價值傳送給消費者」的過程來理解,就能拆解出學習消化的順序,用有系統、有架構的方式掌握行銷的全貌。

行銷的過程可分為「戰略」和「戰術」兩大步驟,前者涉及「你要選擇給顧客哪些價值?」,後者則關於「如何提供這些價值?」和「如何推出產品?」。

行銷人也必須了解顧客的消費偏好與需求,無論你的工作是B2B或是B2C,行銷行為都涉及一連串與人的互動,因此必須透過研究,精確地了解企業的購買行為以及消費者可能的反應。持續不斷地累積與建立行銷研究的資源與資訊,藉以預測並分析人的偏好和需求,將會是成功行銷的基礎。
本文摘錄自經理人雜誌【行銷攻略】行銷是什麼?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所作的一切準備


Tags:

About author
2011年出版《333銷售心法》,2013年出版《CRM銷售心法》,現為環球瑞智企管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天津南開大學企管博士。目前致力將一般業務老手不外傳的銷售心法分享給有志追求成功的銷售業務人員,讓更多人懂得如何為客戶帶來幸福,也為自己帶來財富。
銷售心法的專家,李品睿博士 百位MDRT百萬圓桌銷售高手的幕後推手兼具學理/管理/銷售經歷洞悉人性的業務高手。歡迎邀約演講授課、採訪邀稿、專案洽談,來信請寄:[email protected]
View all posts